《北京志·供热志》由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◈★✿,北京市热力公司承编◈★✿,北京出版社出版◈★✿。16开本◈★✿,精装◈★✿,与《北京志·供水志》◈★✿、《北京志·燃气志》合编为一本◈★✿,共40印张◈★✿,彩色插图48幅福利宝APP导入◈★✿,73.9万字◈★✿,2003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◈★✿,印数1000册◈★✿。主编曾享麟◈★✿,常务副主编赵斌须福利宝APP导入◈★✿,执行副主编项恩田◈★✿、刘宁宇◈★✿、杨文政福利宝APP导入◈★✿,编辑孟宪玲◈★✿、穆国斌◈★✿、赵恩◈★✿。编修工作始于1991年7月◈★✿,历时10年◈★✿。
该书是《北京志·市政卷》下的一部分志尊龙凯时◈★✿。书前有北京市城市供热热网示意图◈★✿、彩插◈★✿,正文有概述福利宝APP导入◈★✿、规划◈★✿、热源◈★✿、输配◈★✿、用户福利宝APP导入◈★✿、供热技术与教育尊龙凯时◈★✿、管理等◈★✿,共6章17节◈★✿,书后附有1991年至1995年北京市区供热发展概要及索引◈★✿、后记◈★✿。
北京地区的供热资源◈★✿,以柴草为主的历史源远流长尊龙凯时◈★✿,可追溯到70万年前北京猿人时代◈★✿。在漫长的历史中◈★✿,人们以柴草作为炉灶的燃料◈★✿,获得热能以取暖◈★✿、做饭◈★✿。到12世纪开始◈★✿,逐渐为煤炭所取代◈★✿。19世纪中叶以来◈★✿,北京地区主要的供热资源是京西煤◈★✿,而所需的大量工业用煤要从邻近的山西◈★✿、河北尊龙凯时◈★✿、内蒙古等省调入◈★✿。
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◈★✿,北京开始有了锅炉房供暖设施◈★✿,但是数量少◈★✿、规模小◈★✿。新中国建立前◈★✿,北京市共约有100万平方米的少数楼房有供热设备◈★✿,既未形成成片工业区◈★✿,也没有大量耗热尊龙凯时◈★✿、负荷集中的楼房建筑◈★✿,不具备发展集中供热的条件◈★✿,也没有供热规划◈★✿。1949年北平解放至1953年◈★✿,一些新建和扩建的工厂就兴建了自备锅炉及输配管网◈★✿。
1956年3月◈★✿,北京市都市委员会编制了北京市第一部供热规划——《北京市供热规划方案》◈★✿。1958年8月◈★✿,成立了北京市煤气热力公司◈★✿,下设专门管理供热的热力管理处◈★✿,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管理城市供热的机构◈★✿。同年◈★✿,北京第一热电厂一期工程部分投产供热◈★✿,这是北京按规划建成的第一座城市热电厂福利宝APP导入◈★✿。至1977年◈★✿,北京第一热电厂全部建成◈★✿,装有9台锅炉◈★✿、7台供热式汽轮发电机组◈★✿、2台燃气轮机发电机组◈★✿,装机容量34.34万千瓦◈★✿,供热能力达到每小时700吨蒸汽◈★✿,民用热水232兆瓦◈★✿。
为了解决城市西部地区房屋建筑用热问题◈★✿,1976年建设了北京第二热电厂(西南郊热电厂)◈★✿,于1978年投入供热◈★✿。70年代末◈★✿,又建成左家庄供热厂◈★✿。1985年开始改造原石景山发电厂为远郊大型热电厂◈★✿,1990年建成并网发电◈★✿。经过1958年至1990年的建设◈★✿,北京市城市热网供热已形成有北京第一热电厂◈★✿、北京第二热电厂和北京石景山热电厂三个主力热源◈★✿。
在此期间◈★✿,北京市锅炉供热方式也得到很大发展尊龙凯时◈★✿。单位锅炉容量逐渐增大◈★✿,大锅炉房逐渐增多◈★✿,锅炉供暖由分散的管理逐步走向专业管理◈★✿。到1990年◈★✿,市区7兆瓦以上的锅炉已有200多台◈★✿,供热面积达1529.2万平方米◈★✿。除了城市热网供热◈★✿、锅炉供热外◈★✿,北京市还有企业自备热电站供热◈★✿、工业余热◈★✿、地热◈★✿、太阳能利用等供热方式◈★✿。
到1990年◈★✿,北京市市区实有房屋建筑面积1.76亿平方米◈★✿,其中有暖气的为1.37亿平方米◈★✿,集中供暖面积5009.7万平方米◈★✿。北京市的城市供热◈★✿,从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成规模的建设◈★✿,逐渐由小到大◈★✿,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城市热网供热和集中锅炉房供热系统福利宝APP导入◈★✿,成为北京市不可缺少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◈★✿。尊龙凯时◈★✿,尊龙凯时 -人生就是博!◈★✿!尊龙凯时官方网站◈★✿,燃气锅炉◈★✿!燃油锅炉◈★✿。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!◈★✿,